1、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 单选题 1分
2、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 单选题 1分
3、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是在()地区建立的。 单选题 1分
4、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单选题 1分
5、"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 单选题 1分
6、考古学家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地区发现在山顶上的“女神庙”和巨大的女神塑像建立于() 单选题 1分
7、截至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单选题 1分
8、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 “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单选题 1分
9、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说:“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城址,据说是“禹都”( ) 所在。” 单选题 1分
10、商朝的鼎盛时期是() 单选题 1分
11、中国统一文化的历程开始于() 单选题 1分
12、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 单选题 1分
13、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单选题 1分
14、先秦百家争鸣中,主张超然物外的是() 单选题 1分
15、“上约君,下约民”,“以杀去杀,以刑去刑”是先秦诸子中哪家的理论主张?() 单选题 1分
16、兼爰、尚贤、节用、非乐是诸子百家中哪家的思想核心?() 单选题 1分
17、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 1分
18、汉武帝时期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单选题 1分
19、最高权力者称“皇帝”开始于() 单选题 1分
20、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单选题 1分
21、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单选题 1分
22、汉武帝时期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 单选题 1分
23、西汉文景时代的大赋《七发》,其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24、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 单选题 1分
25、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的时间是() 单选题 1分
26、《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27、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 单选题 1分
28、隋唐时期,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其中()负责政策执行,属于行政机构。 单选题 1分
29、唐代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以参加的科举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30、据说在夺取政权时得到了僧侣的帮助,诡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化身的皇帝是() 单选题 1分
31、景德镇成为天下瓷都,是在() 单选题 1分
32、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 单选题 1分
33、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 单选题 1分
34、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基督教在中国的流传,开始于() 单选题 1分
35、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人物是() 单选题 1分
36、根据宗教派别划分户籍,“儒户”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出现在() 单选题 1分
37、《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指出了人民在封建社会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总不能摆脱痛苦的境地。这支散曲的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38、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观点的是() 单选题 1分
39、曾参加过南明的抗清运动,反思整个中国历史,写下了著名的《船山遗书》的思想家是() 单选题 1分
40、清代《河防述言》的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41、明朝以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于朱熹的() 单选题 1分
42、新石器文化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这三大时期是() 多选题 2分
43、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经历过的重要阶段有() 多选题 2分
44、自五帝时期始,宗教崇拜的三大分野是() 多选题 2分
45、下列选项中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派别的是() 多选题 2分
46、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则需要() 多选题 2分
47、记载先秦早期“法”的精义“尚公义”这种理论的书有() 多选题 2分
48、秦汉时期,乡、亭的主要官吏是() 多选题 2分
49、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 多选题 2分
50、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2分
5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不仅是北朝的现象,也发生在南朝境内的各民族之中。南朝被融合的民族主要有() 多选题 2分
5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这样的事表现了() 多选题 2分
53、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它们是() 多选题 2分
54、在18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介绍中国的书籍主要有() 多选题 2分
55、现代学者常用“资本主义萌芽”来指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因为那里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大城市之外,还发育出不少工商城镇,主要有() 多选题 2分
56、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三个时期是() 多选题 2分
57、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单选题 1分
58、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单选题 1分
59、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单选题 1分
60、《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61、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 单选题 1分
62、中国开始“家天下”历史的朝代是() 单选题 1分
63、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单选题 1分
64、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 多选题 2分
65、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 多选题 2分
66、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 多选题 2分
67、名家发展到公孙龙和惠施时,主张() 多选题 2分
68、墨家的“兼爱”就是() 多选题 2分
69、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简答题 5分
70、分封制 简答题 10分
71、在中国境内,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势最高的高原是() 单选题 1分
7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单选题 1分
73、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指() 单选题 1分
74、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学者们一般认为,与青藏高原发掘的文化遗迹有着一定的影响关系的考古文化地区是() 单选题 1分
75、中国的地理面积差不多和地球的哪个洲一样大?() 单选题 1分
76、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单选题 1分
77、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单选题 1分
78、历史上中国的灾荒发生的总趋势是() 单选题 1分
79、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 单选题 1分
80、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蒙古高原上最早的人群是() 单选题 1分
81、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心都在不断移动,总体趋势是() 单选题 1分
82、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是() 单选题 1分
83、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真正开始于() 单选题 1分
8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之一,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一因素的是() 单选题 1分
85、被司马迁誉为“有泱泱大国之风”的国家是() 单选题 1分
86、儒家思想发源于() 单选题 1分
87、"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单选题 1分
8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单选题 1分
89、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土地的深度利用,提高亩产量,普遍采用() 单选题 1分
90、中国古代的林木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 单选题 1分
91、"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出现在() 单选题 1分
92、隋唐大运河西以()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 单选题 1分
93、“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出自() 单选题 1分
94、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崇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单选题 1分
95、历史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多选题 2分
96、在东北平原上,居住过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是() 多选题 2分
97、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最常见的灾害有() 多选题 2分
98、秦汉以后,蒙古高原居住的民族有() 多选题 2分
99、从文献记载看,秦汉以前在高原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多选题 2分
100、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中西楚指() 多选题 2分
101、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多选题 2分
102、元朝进行了大运河的开通,它北起什么地方,南达什么地方?() 多选题 2分
103、曾在《原君》一文中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的清代思想家是() 单选题 1分
104、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 单选题 1分
105、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单选题 1分
106、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单选题 1分
107、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单选题 1分
108、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 单选题 1分
109、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 《史记》一书中的() 单选题 1分
110、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单选题 1分
111、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单选题 1分
112、"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 多选题 2分
113、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 多选题 2分
114、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 多选题 2分
115、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多选题 2分
116、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多选题 2分
117、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 多选题 2分
118、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多选题 2分
119、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有哪些() 多选题 2分
120、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 简答题 10分
0人学习
6010人学习
0人学习
6人学习
0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