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卡狮教育

卡狮教育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 无需基础轻松入学

  • 就业加薪全国保障

  • 学费超值无息分期

  • 名企标准系统教学

  • 行业专家精品小班

  • 高效学习贴心服务

  • 试卷信息
  • 试卷试题
  • 收益排行榜
  • 分享至:
历年真题

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单选题 3分

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单选题 3分

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9、《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单选题 3分

10、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11、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12、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单选题 3分

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1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15、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16、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古大网外不帕白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简答题 20分

17、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简答题 20分

18、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简答题 65分

19、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单选题 3分

20、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单选题 3分

21、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22、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23、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24、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25、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2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27、《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单选题 3分

28、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29、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30、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单选题 3分

3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32、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33、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34、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古大网外不帕白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简答题 20分

35、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简答题 20分

36、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简答题 65分

37、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单选题 3分

38、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单选题 3分

39、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40、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41、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42、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43、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4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45、《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单选题 3分

46、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47、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48、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单选题 3分

49、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50、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51、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52、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古大网外不帕白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简答题 20分

53、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简答题 20分

54、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简答题 65分

55、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单选题 3分

56、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单选题 3分

57、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58、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59、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单选题 3分

60、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61、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单选题 3分

6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63、《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单选题 3分

64、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65、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66、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单选题 3分

67、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68、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69、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 3分

70、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古大网外不帕白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简答题 20分

71、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简答题 20分

72、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简答题 65分

暂时没有数据

推荐试题

关注我们
卡狮教育

客服电话:0757-86669780

客服邮箱:jingyingchuanmei@126.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4-2025 卡狮教育 Inc. Powered by Fneducms V1.0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大学城信息大道力合科技园10栋501

粤ICP备20071399号

技术支持: 锋牛科技提供技术支持